在《后浪》将近四分钟的视频里,国家一级演员以时而慷慨陈辞,时而娓娓道来的方式和当下 B 站的年轻人用户们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交流:
这是最好的时代:“科技繁荣,文化繁茂,城市繁华,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,所有的知识、见识、智慧和艺术都可以被尽情享用。”
其实一百多万中国留学生,正是那些在奔涌的后浪中,很强的一浪!
纵观近现代留学史的变迁
-从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
由容闳倡议,在曾国藩、李鸿章的支持下,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。
-1919至1920两年间
在李大钊、毛泽东、周恩来、蔡和森、赵世炎的推动下,我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,先后共有20批来自18个省的1700多名学生抵达法国学习。
-新中国成立
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,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。这批留学生成为新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,被誉为“共和国航船全速前进的动力源”;
-再到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产生
1978年6月23日,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清华大学问题时,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:“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……要成千成万地派,不是只派十个八个。”中国留学史从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其中,由于公派留学是国家从宏观战略出发有针对性、有步骤地向外派遣留学人员,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-21世纪自费留学井喷
21世纪以来,自费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提高自身素质、争取就业优势的重要途径。
留学人群及其父母职位背景是“一般员工”的比例逐年上升,并在2019年以43%的占比成为最主流的父母职务类型。父母职位为“中层领导”的留学家庭所占比例最多。留学家庭背景的变化主要与两方面的原因有关。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家庭产生了留学意向,希望借此应对就业竞争的压力等社会环境的变化;另一方面,国际教育资源的开放、国内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为更多普通家庭学生的留学创造了条件。
纵观过去五年的数据,为追求自我提升而留学的人群正在增多,为移民等原因留学的人数占比在逐渐减少。随着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选择持续多元化,意向留学人群的筹备也更加充分。
数据显示,毕业后立刻归国就业的人群占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,在2019年的占比达到28%。
这百年中,从钱学森到钟南山,又有多少仁人志士,多少曾经的青年学子,为了学习先进知识,更好地建设祖国,远赴重洋。
而如今,在港独叫嚣的时候,是谁在校园、街头、媒体不惧危险,大声唿喊?是中国留学生!
在疫情爆发之初,是谁在替祖国奔波分忧,购买抗疫物资,大宗邮寄甚至包机运送回国?是中国留学生!
图片来源:澳洲中国留学生俱乐部所捐物资
出国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
“你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?”
想起以前读过钱钟书老先生《围城》,里面方鸿渐对唐小姐说的那段话:“唐小姐,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,我父亲常说,从前人不中进士,随你官做得多么大,总抱着终身遗憾。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心理,并非为高深学问。出洋好比出痘子,出痧子,非出不可。小孩子出过痧痘,就可以安全长大,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,不怕传染。我们出过洋,也算了了一桩心愿,灵魂健全,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,有抵抗力来自卫。痘出过了,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;留过学的人也应说把留学这事忘了”。72年前老先生写的,放到现在依旧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。
而现在留学意向人群,更加重视内在自我提升的驱动,包括拓展国际视野、丰富人生经历 ,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、 未来就业前景更好 ,提高外语能力、想就读国外名校、喜欢外国文化等。
在我们这短短的一生中,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做你想做的事,成为你想成为的人,可能这就是最大的意义。留学的意义因人而异,目的不同,意义也会有所不同。但是当,有一天我们能够走出你最熟悉,最有安全感的文化和社交领域时,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和国度,一面感受孤独,文化冲击,克服语言障碍,一面学会认识自己,照顾自己,汲取丰富的信息,培养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,本身就是一段很有价值的体验了 。
其实 ,意义这种东西吧,更多的不是来写和说的,更多的是去通过自己体验和感受才会出现的。留学尽管和我们每个人不一定相关 ,但留学背后的自由思想、人格独立、精神独立、自立自强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每个人!
留学的意义从来就没有个统一的定义,每一个人的留学亦是生活,都是独一无二的。究竟什么样全凭自己决定,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,不管到哪里,你是什么样,你的社会就是什么样,你什么样,你留的学就是什么样。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,不管选择什么,都要付出努力。出国,只是多了见识,多了选项,也许这就是留学意义本身。
当有一天我们学成归来,愿我们能拥有勇往直前的底气。有不卑不亢,应对一切的坦然。能够学会独立,并享受孤独。在未来,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。青春是用来奋斗的,新时代留学人员的青春,更是接续奋斗的青春。
我们致敬青年的力量,祝愿所有青年心里有火,眼里有光,做一直奔涌的后浪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